現階段能跟所上同學一起準時畢業
未來也能每天看表演真的是我奢侈的小小願望~
不過還是要好好珍惜現階段能多看展覽
多看表演的日子
上禮拜六晚上去看文化中心看的演出
大概有一半是想看唱音樂劇的洪瑞襄怎麼去演歌仔戲團的故事
最近都在談跨界結合,
這部台語音樂劇真的是傳統歌仔戲想藉著與當代流行的音樂劇的結合來宣示的一種創新舉動
這種大膽的嘗試如果是是置換唱法有極大可能會失敗,當然也不可能做這樣的嘗試
還好他展現出的是一種複合式音樂劇
歌仔戲的部分只出現在劇中劇
這彷彿意欲架接傳統藝術表演與現代流行歌舞劇的形式
然而卻因為劇情的需要並不顯得突兀
以一個真實的人物改編,這位阿嬤她曾參加過黑貓歌舞團
後來在時代背景以及他人生的際遇種種因緣下轉戰歌仔戲,
因此歌舞秀,歌仔戲這兩種形式置換在劇中並不奇怪,而音樂劇形式還是敘述故事最主要的基調
李哲藝的編曲向來很精采,特別又融合了西式古典樂與台灣的民間小調,
舞台下面的管絃樂氣勢磅礡,奏起那些古老小調旋律不時帶起我身後一群阿嬤的共鳴
但可惜的是整場音樂雖好聽,除了楊三郎的反覆再現外
其他新編曲對我們這輩的年輕人來說,卻少了些記憶點
由於缺少一再反覆的當代流行旋律,使其演出少了百老匯的味道,卻又不夠道地台灣味
這也許是在音樂與劇的磨合之中,還需要持續努力的部分
下半場前段因為白香蘭嫁做人婦,整個演藝事業停擺而著重於刻劃他與丈夫之間的感情
印象最深刻的是洪瑞襄與葉文龍那一場吵架的二重唱
吵場架能吵出撞擊而激昂的和聲之美一直是我覺得很精采的點
總會想到中Roger和Mimi月光下那一段,
不過的這段演出倒是台灣很道地的夫妻吵架,不論是態度詮釋,吵架內容都很符合台灣在地的形象
感覺上洪瑞襄的戲路真是越來越廣了,演村枯很有村姑的味道
不過後面合好互訴鍾情那段,讓我有點雞皮疙瘩..
也許我不太懂老一輩的情話用語,但能感受到作詞者刻意著墨的詞彙.
"種一叢樹,叫做無憂,起一個巢,叫做溫柔"這個唱段,倒是有台語語韻中韻腳的美感
後段描寫白香蘭獨立扶養6個孩子,有如母雞帶小雞一般保護他們於羽翼之下,
心裡暗自感嘆並回顧當年演藝事業之際
轉眼間又回到了說書人阿嬤的場景,此時已子孫滿堂而作結
其實整體劇情發展上稍嫌不夠流暢,上半場劇情鋪陳太長,下半場後段又收束太快
葉文龍飾演白香蘭丈夫在劇末出現,其欲表現為白香蘭內心的記憶,又稍嫌不自然
但是整體音樂安排上多元化,算是與歌仔戲結合的創新作品,
可惜歌仔戲在劇中只是扮演一種點綴的效果,在結合比例上似乎也只能依劇情走向而變更
只要有一點傳統的元素,並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
基本上我是非常贊同傳統藝術創新的
這次的算是大膽的嘗試
我還是看好日後的演出~
也特別感謝劇團的用心與好心
我是一個迷糊的觀眾,險些無法進場
但是因為你們人性的小小舉動,我會好好支持尚和歌仔戲團的!!
- May 02 Sun 2010 11:20
台語音樂歌舞劇-白香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