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上的戶外教學真多,這次必修的藝術論衡課程老師帶我們去高美館看亞伯斯,
當然重點還是在包浩斯的風格特色,
在包浩斯學校任教的名人不少,包括康丁斯基,克利等等,亞伯斯已經是後代的學生了,
但延續現代主義less is more的概念仍影響著現代的各類表現,包括設計,建築,時尚等
西方在近100年來設計界的勢力已經横跨藝術,因此那些學校練習手稿習作同樣被當作藝術品來看待.
當然重點在於他們所無法被替代的時代意義
亞伯斯對幾何的著迷,對方形的致敬,都帶有一種現代主義所奉為圭臬的
理性的美學追求
如今那些手工極簡線條很輕易能被電腦輸出取代顯得沒有什麼特殊,
甚至冷冰冰的形象,跟數位符碼結合反而顯得單調,
然而當時在多元藝術型態爆發的20世紀初還是有一票人為了追求統一共性之美,而發展出這種理性的永恆
簡單線條經過反覆處理變得很不簡單,幾何交疊使得畫面空間中形塑更多的空間
連色彩都加入空間的探討範圍,色調飽滿與不均勻,或者接近色的簡單堆疊,
方形系列在不同顏色下,呈現不同種靜謐
早期簡筆的線條筆筆準確,三劃形成舞動人影
其他時期的線條有時是無止境的延伸但卻依循著規則而不錯亂
錯亂的大部分是我們的視差
其設計範圍小至唱片封面,大至建築,極簡的概念統一,但幾何轉換變化卻無限延伸
當平面磚塊整齊的一整排稍微斜置,就能就產生光影變化
許多基本簡單概念反覆操弄,看不出是否兼顧實用性
更多的是對點線面基本形式的審美追求
很多作品很像理工科系的工圖,但是在設計的領域卻附上的更高的審美價值,涵蓋了精神意念
但那不是熱情也不是冷漠
而是永恆與執著
- Apr 29 Thu 2010 19:46
極簡大用-包浩斯巨匠亞伯斯特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