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就前幾堂所上的課程內容來做一個總整理
一開始的幾堂課,老師先給予我們關於中西戲劇之間異同的簡單概念後
就直接以中國改編西方戲劇為例,進行一連串的討論
這部是由吳興國改編西方莎士比亞劇作而製作的京劇
其改編成功移植了西方劇情,又不脫中國傳統京劇的基本特色,實為成功的改編作品
老師意外的發現日本導演黑澤明也曾改編而作成之電影,
而中有許多片段參考了此電影
因此,同樣以西方的劇情為主軸,而延伸出日本電影以及中國京劇
其中除了因應各種媒材的限制外,又涉及了中日西三者之間因民族性的不同而在藝術手法上所表現的種種差異
但是一部成功的改編作品,為了其製作方式的需求及導演個人認知又搭配上各國國情不同,
必定會為原著捨棄一些枝節,或是注入了更多活力,因此這三者的比較並沒有優劣之分,而是各有不同的內涵
首先就電影與舞台劇的限制而產生的差異而言
電影:能前置,後製,運鏡調整氛圍,較能刻畫內心戲
舞台:具一次性,不能NG,觀眾與演員同時間共享情緒感受
接著以下就改編的兩者在片中的各個異同作一個簡單比較
1.開場
:平鋪直敘,以安魂曲之頌歌娓娓道來,以同曲做片尾前後呼應
:自報家門,山鬼開場
--電影與京劇習慣手法
2.慶登位
:表演能劇--展現日本傳統,結合歌舞伎
:面具舞-- 一方面承襲西方宮廷面具舞,一方面暗喻知人之面不知心,人有許多面
3.預言者形象
:三個女巫
:一個幽靈
:一個山鬼
--就中日西三者對於預言妖精各有不同詮釋,而數字三個與一個之用意隱含背後之文化思索模式
西:三位一體,全知全能,西方善於討論互相辯證
中:重象徵,一個代表就夠了,習慣一問一答
4.鬼魂
:白色幽靈
:綠色鬼影
5.血手
:表現為強迫症式狂洗手,陰冷
:表現為大聲驚叫表現驚慌
6.迷路
:霧茫茫,一直跑之寫實情景
:定點繞場,京劇以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軍馬來象徵
7.音效
:較少,表現寧靜沉穩之陰森氣氛
:中國戲曲慣用敲擊吸引觀眾注意
8.小人物形象
:一兩位小囉囉討論旁支帶過
:四更夫獨幕一場
--丑角的功能為連貫情節,或作為評論,電影用對話可帶過,由於時間的限制必須把枝節刪除
而舞台劇重視演員四功五法,必須放大動作,因此獨出一幕讓演員發揮表演身段
8.換場
:以日本文化來區隔下一場變化
換幕
其中延伸問題
1.黑澤明拍片時是刻意使用黑白片還是時代限制使然?
以上為今日看完後與同學老師討論之重點整理
下禮拜看完整版後,也許還有需要修改之處......
- Oct 06 Tue 2009 00:00
比較<慾望城國>與<蜘蛛巢城>之筆記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