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了陳之藩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學與科學的對話
如今心中仍滿是感動
在流行跨界的至今
陳之藩教授真的是橫跨了科學與文學,並擁有令人感佩的大師風範
從小看他在國文課本上的<謝天>,<失根的蘭花>,到大學修現代散文時所閱讀的<劍河倒影><旅美小簡>這些文集,
這次又得知他曾翻譯愛因斯坦相對論,做自動控制研究以及在電機系任教等種種事蹟,真的非常令人尊敬
就是有如此跨界的人,今天才有幸能聽到如此跨界對談的研討會

昨天經過圖書館時聽到賴校長主持的陳之藩文物展開幕式,但卻沒有時間可以到樓下去聽第一天的研討會
今天一早在圖書館借了小間後,就到樓下去聽研討會,看了議程才發現今天主題是科學類
大會論文集上出現了我完全看不懂的電機paper,當下果然是文學與科學的對話,我整個失語了....

早上第一場是陳之藩先生的粉絲大會,
發表人彭宗平,彭台光,陶長興,湯銘哲四位教授分別對自己所認識的陳教授做出詮釋與感念
賴俊雄院長也總結了很棒的詮釋,
四位與會者談論他們所認識的陳之藩老師,也為我們揭示了我們所不認識的陳之藩老師
這場氣氛正如院長用感字來描述,-感動,感慨,感謝

陳教授不僅僅在研究上有成就,也非常熱中教學,他感念胡適對他的提攜,同時也不吝於提攜後進,
在場的老師不但都景仰陳教授的風範,竟然跟我們一樣都在課本中讀過陳之藩,
沒想到他不僅在成就上跨學科
他的文學力量還真是跨世代呀

第二場就處於我的失語狀態實在難以多談,
只有回歸陳之藩老師的人間情懷我才能持續思考,是怎麼樣的人才能擁有科學與文學這兩顆腦袋呢?
想說的總是太多
時間總是難以掌握
到了下午的綜合座談時間,題目為文學與科學的融通
當初報名研討會時我就最期待這一場
因為
文學類的代表人有媒體組的封德屏與董橋兩位媒體人以及學術派的張高評與陳昌明兩位學者
科學類的代表人有學醫學的湯銘哲教務長,學工程的任德勝教授,學電機的毛齊武教授以及學管理的潘浙楠教授
這樣的陣容令我非常很期待文學代表隊與科學代表隊的對話之間會插出什麼樣的火花
很可惜在雙方各自精彩的表述完後,時間終了
這場就這樣告一個段落

但印象非常深刻的部份還是值得拿出來討論,
首先就是教務長極力聲明他是屬於人文這一類組,並糾正了主持者張教授說弱勢的文學院
因為"有人文的教務長就沒有弱勢的文學院!!"這句話被教務長鏗鏘有力的說出來,實在太感動了,我不禁用力拍手鼓掌!!
這就是他在成大推動校務的一貫方針"專業與人文並重",
之前蕭老師就說過賴校長跟教務長支持藝術中心不遺餘力,我今天總算看到他的氣勢了,真是非常感動!!

再來就是學者們在論述文學與科學這兩個學科之間究竟是平行還是交叉?
究竟是相似?相關?相通?或根本相融呢?
看似相異的兩個學科是否真的有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學者提到陳教授對這兩者學科的看法其實都是源自於宇宙論,
在一場演講中,他從探究宇宙到談論人生與研究科學,
最後引用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的文人感懷作結,
對國學基礎深厚的他來說,文學科學這兩者其實早已融會於一身

但是這兩者學科的性質的差異仍是鮮明的,
科學是需要不斷累積,累積的速度快
而文學的累積性則較慢
當然這有許多的解釋空間,
但我認同科學是非常需要紮實的基礎,才能進階追尋,並且不斷推陳出新求新求變
而文學是永恆的內容,他必須慢慢的累積才有豐富的內涵

另外張高評教授所提出的比喻非常耐人尋味
其提到擔任數位科技廠商顧問的時候
他將數位科技與人文內容比喻成一對科技新貴與古典美人相配對,而造就幸福的標語,
這就讓我想到大學中文系的美女同學交往對象大多是電機男的奇妙現象

另一方電機系毛教授用簡單活潑的語言來解釋數學與語言的關係,
實在令我想拍案叫絕,特別是
“Mathematics is a kind of language with rigorous gammer and vigorous representation”
“language is a kind of mathematics with reasonable combination and understandable pr(= =沒抄到)
And後面是陳之藩教授加上的詮釋,
非常精彩的描述了這兩者其實互為表裡,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而”宇宙萬象 聚散無常 迴旋不已”這真是科學與人文的共同詮釋

再者,潘教授也從管理的角度來對科學與文學來作詮釋,
在企業界的眼光看來,科技是奠基於人文之上的,
科技是理性邏輯,偏向微觀,
人文是形象思維,著重直觀領悟,源於藝術,偏向整體觀
學管理要有科學的嚴謹紀律,以及人文的策略思考,
正如企業界既要有科學專業管理,也需要溝通藝術與人文涵養,
我想這就是將兩個學科融會的實務性

對與會的貴賓來說,當今科學和文學的融會已是共識
但是能出一個真正跨學科而有成就的大師何其難得,
因此歌頌也是事實
對他來說的確是"文字與數字齊飛 科學宇文學齊舞",少了這樣的大師,就像暗夜失去了星光

到了研討會尾聲
很令人驚喜的是
童教授將坐臥在輪椅上,身上還插著管子的陳之藩教授推出來接受餽贈
當他用沙啞的聲音用力擠出"謝謝"兩個字後
我就默默的眼眶泛紅了
一個學富五車,備受愛戴的學者
海報上的他笑得多燦爛,如今形如枯槁飽受受中風之苦
但我可以體會到他似乎心滿意足
最後
在童教授更正了一些研究資料上的誤差之後,
滿懷感動的感謝成大辦理這場國際研討會,以及在場的與會者
於是大會就在充滿感動與感謝的氣氛下落幕了....

其實今天這場大會讓我深深的體會到
一個學者能備受愛戴
並不只是因為他在術業上有專攻
也不僅是他跨學科的成就
還有他重視教育
因此不但作育了許多英才,並讓與他交往過的人如沐春風
沾染了他令人景仰的風範,時時感念

因此
比起那些去世後才名垂萬世的人來說,陳教授真的幸運多了
因為
他還能明白我們多麼愛他,多捨不得他生病
而他還能插著管努力的與我們說"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kisana23 的頭像
    mikisana23

    生活是最真實的風景

    mikisana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