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禮拜的作業,我想我實在不擅去表述散文的字裡行間相互支持的關係~我覺得散文是比詩更自由的文體
難以去限制什麼或是說什麼樣的手法才叫藝術?我想我只能跟著作者去旅行
由衷的抒發我所看到的沿途風景

這本散文集就像作者所題的書名一般輕盈靈巧
但同時每一則卻是富有質量而且深刻的感悟
散文跟小說最大的不同是可以直接接觸作者的內心
並領略其生命經驗
廖咸浩是以人生進程中每個階段故事來透視自己
第一章青春彷彿
第二章異國飄忽
第三章今日驀然
第四張逆旅未竟
觀作者文字語氣似乎時時處於夢的邊緣而輕輕的把青春記憶堆砌起來
他以冷靜的筆調內省思索卻又刻劃出那些難以被說明或是不必被說明的美麗
如同他在自序裡所說:
[驀然驚覺
自己遺忘了除了說清楚還有說不清楚或是無法說清楚的必要]
所以回到年少時那迷離幻化的宮闕
他產出了這本夢的結晶
記憶的浮動若即若離是廖咸浩的敘事風格
但我們能看出他對生命的體認依然深刻
開篇第一則在觸目那些焚毀的樹木後
他憶起了幼時夏末黃昏的夢中樹林甚至意識到那些焚毀的樹是否恢復了魂魄的自由?
或許為了釋放生命中深沉的呼喚?他只是思索著
多篇以第二人稱"你"來記事,然而作者實站在全知的觀點來看自己
或是曾經相遇或別離的某些朋友
而對於百般敘述的"他"則是一股淡淡的懷想與悵惘
時間的推移進程,偶然相見的悸動似乎不需要解釋不需要言語
人總是會流連於過去,然而卻沒有任何理由的徘徊
不管是眷村戲子巷中小徑或是道路
然而跟著廖咸浩走過了青春
迎面而來是異國風景
卻也誕生了更多感嘆思緒
暴風雨後半夜聞笛一篇則探索愛情的方式,
他透視年少的愛是敞開心房擁抱粗糙的藍本,因此特別容易傷心
而成人之愛則進入弔詭的遊戲互相控制互相渴望,
隱約體會黑格爾的主奴關係而不會永遠甘於主或奴
初戀這種不設防的透明是否成了奢侈而難以想像的神話呢?
依然無止盡的思索著
作者遊走在異國街頭日本中國美國德國英國並流浪於各種人的臉孔
把經歷偶爾加諸哲理的思辯,默默的吸取文明的氣息
在忘記夏天的信物一篇裡他證明了信物的生命遠比想像中強大,因為他確實藏著我們的記憶
整個異國之旅同時也是心與性之間的來回旅行
在過程中他留下了許多足跡而回到今日
驀然回首今日則是城市荒原,唯一的光還是教人寂寞
黑夜何以教人不安?這就是二十世紀末以來城市的兩面手法
他寫道:他造出了那黑暗空洞,又在風雨再大的黑暗中點著燈等著顧客上門
今日的多元面向在於同學會裡鄉音未改的朋友,忘記中國的姿態,並回首唱著憂傷少年之歌
我們在今日看見作者對於青春的理解:
青春若從時間或身體的角度來看,則必定短暫
然則當時間或身體把青春放逐於你的視域之外,並不意味著青春已逝
他可能只是躲起來了,你必須知道去哪裡尋找
我非常熱愛以上這段話
我想我們寧可有這樣的時刻去流連那些玩愚的青春
到了本書的末尾
整個旅程的終結竟然叫做逆旅未竟
昨日的玫瑰與今日的玫瑰遞嬗,冬天突然來臨時在某個有流星的夜晚
作者也發現了詩的起源
然後繼續旅行沿途以窺探別人的姿態遇見曾經百分百的自己
時空其實可以無限制錯亂
迷蝶正在舞臺上飛舞
我們看到作者廖咸浩在少年青年中年每個流動時光
穿梭自如
而留下一抹雋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kisana23 的頭像
    mikisana23

    生活是最真實的風景

    mikisana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