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早帶著寶春老師的ppt報到
這場在地與異地的研討會
總是讓我思緒不時處於時空交錯之中

第一場是中西戲劇的議題
首先是曾永義老師論中國現代歌劇
碩二上時上了曾老師半學期的課,還是很崇拜曾老師的份量,
不論是在學問上的紮實與精準,為人上又很有義氣的提攜後進
大家在有他的場合仍然不免美言幾句
老師也依然很可愛的回應
不過我對他要講的內容真的越來越熟悉了

接著是李寶春老師針對弄臣的跨文化闡述
寶春老師渾身是戲令大家非常的著迷,對他而言,他勇於突破傳統的框架,提煉情感的精華
讓跨文化改編後的京劇作品有了新的生命
當我還在對忠於原作還是在地化改編中徘徊不已時,他已然跨出了自己的步伐,也私下鼓勵我不要囿於原著
他似乎從未有過我的拉扯,而勇敢的找出路,令人感動不已
貼近這些積極正向的可愛表演藝術家,讓人內心也充滿了能量
接下來是孫枚老師的中西戲劇比較,會被質疑的比較點總是一再重複出現,令人借鏡
萬裕民老師析論的的蹻,如數家珍,讓人不再妄自菲薄
可惜最後一場的法國老師沒搭上飛機趕來發表,只好由大會宣讀論文

第二場次是在地與異地的主題多元包含了電影影像,華人社群,繪畫與音樂等
主持人李肇修校長非常幽默,教授們感覺都很年輕
但對於當代這些研究議題表達的非常清楚明瞭,那些皺褶形體分析,彷彿又打開了一條嶄新的研究康莊道路..
這場次最後以今年逝世100週年的馬勒作結
當馬勒走入迷途,便將眼光望向東方貼近禪學
這和那些跨文化導演們的需要他者文化來更新自身的道理是一樣的
聽說苦的時候聽馬勒會充滿力量
也許是因為馬勒替我們找到了出路,那些關於情感的出口...

兩天研討會的尾端是所長的綜合討論
帶著滿滿的感謝,所長還是針對所上大藝術方向的期許
成大藝術所因為過於廣泛經常失焦又努力聚焦
我們只好將焦點放在異地與在地,讓藝術理論中的文化討論成為個門藝術之間的共同體
他是如此特別的貼近我的生命經驗,
我一進來,就與他一起重生
我迷惘時,他在無形之中給我我定位
最後
不管異地與在地
我都在此地快樂的學習與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kisana23 的頭像
    mikisana23

    生活是最真實的風景

    mikisana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