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昨天還在十字路口迷惑著
這兩天在地與異地便展開了多重對話
喚回了我的熱情與感動

這是所上第二屆辦的研討會,剛進來的前年是第一屆研討會學長姐的籌備,
去年我們也努力過了評鑑
今年終於擴大為國際版的藝術研討會
請了不少相關領域知名教授前來共襄盛舉
老師同學們大家的努力令人感動
重點是
這兩天研討會不但給了我勇氣,也有了突破瓶頸的方向
人生常常在迷網之際,突然接收了一道光芒,讓我了解我為什麼在此地

昨天第一場主持人是黃光男老師,沒想到大學在中興修了他一學年的課,現在又在研討會遇上他來專題演講博物館
他的演講還是像以前一樣活潑生動,包覆著最近博物館沸沸揚揚的商業化議題,不時進博物館工讀的我,彷彿置身其中
我錢包裡似乎還留有他的名片叫我去台藝大找他,雖然老師已經從臺藝校長退休了
但在我的記憶中他還是那個愛拍照的爺爺
關於藝術的生命歷程彷彿從大四開始正式展開,多少是受了光男爺爺的一點啟發,如同他所說這些靈魂多麼幽微的
冥冥中我走向了這個道路

是藝術的真善美與難以形容的微妙令人著迷不已
所以不管是什麼類型都難以移開我的目光
傳統的 現代的 視覺的 表演的
我要怎麼割捨怎麼選擇
於是我走向跨界 跨文化 跨領域 只好在這歧路中排徊不已

第一場次是對中西方視覺藝術的融合探討,
劉老師,吳老師跟帥氣的安東師丈都對針對東西文化的融合作品做出討論
總覺得在劉老師解析的楊泳梁作品中,中西方的結合,對傳統的懷舊與新生,竟然可以產生表面如此和諧,同時內在如此衝突的畫面
令人省思所謂的現代性,就是交織在這一個曖昧的時空中,他撲天蓋地的席捲而來,我們卻能以各種不同方式來因應

第二場次是異地與在地的音樂與節慶
處於第三世界的後殖民,不論是雙重邊緣,跨文化表演面對的都是認同與主體性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 在此地便已感到鄉愁,如何解讀這些歷史的無奈
第二個問題是 在異地找回的傳統,是否已不再是原來的傳統
第三個問題是 who's Tommy? 是外國人?是台灣人? 是移植?是轉化?
重點是
我們認知到我們應該認同什麼,什麼是關於自身的需求

第三場次是有關中西劇唱 有關公共藝術空間
可惜第一場聽完白老師融貫中西的聲情後,就要引領老師去成杏廳為晚上的音樂會彩排,以至於無法聽到公共藝術專題
還好一路上跟優雅的白玉光老師請教了不少中西聲樂方面的問題,多少對論文有一些幫助吧
傍晚回朱老師研究室趕著做隔天李寶春老師要發表的ppt後,接曾永義老師然後再回成杏廳幫忙會場
還好晚上的音樂會至少坐滿三分之二了
逼迫通識課同學來的策略果然有奏效,成大的學生果然非常重視成績....
我們的音樂會算是圓滿結束,這場音樂會證明了學術與實務其實是不衝突的,老師在埋首學問之餘也樂於表現,演員在表演背後,也勤做功課
有木琴 京唱 詩歌朗誦 聲樂 藝術歌曲
這一番交會,彼此都互放了自己的光芒
我凝視這熟悉的舞台,偶爾機動的來去
演出結束後,一起幫kevin老師將表演木琴大卸八塊後放回車上,
然後一起跟學妹們在空蕩的舞台上享受曲終人散的靜謐
我們像個加晚班的OL走在校園,終於準備回去牽車,

夜晚的秋風徐來提醒著還有明天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kisana23 的頭像
    mikisana23

    生活是最真實的風景

    mikisana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