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一次衝動下申請了台北當代藝術館的駐館大使
突然通知要面試
看工作內容感覺挺麻煩的,不但要北上培訓課又會有業績壓力,但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經驗,
經過一番掙扎後還是決定去了解狀況再說,雖然現階段還是要以學業為重,
但順便藉此去台北當代藝術館看展覽也不錯,目前展覽為"大玩特玩,遊戲美學"展

台北當代藝術館將日治時期的建成小學校舊地改為展場,取向似乎滿大眾化的,比起北美館也更加年輕化,
多元活潑的行銷手法,此地氣氛更傾向於針對年輕藝術家的一個發展平台
被定位為台北第二美術館的moca地方小了一些,以特展為主,50圓票價也很親民

這次的展覽非常特定族群,只要是有玩星海爭霸或魔獸這些線上遊戲的男性同胞們應該都非常熟悉
未料宅經濟的風行,進館人次似乎超出了館方所預估
展場刻意營造電玩氣氛,但並不像戰場,一樓展區間的手稿展示著美式次文化暴力美學的線條,
特有劇情人物似乎是進館宅男們的先備知識,觀展引起的對話不外乎是宅男們的等級與戰術
這群校園中的神秘力量慢慢匯聚於此地,開展一個我極少處碰的世界,倒是挺有趣的
二樓的天花板懸掛著白骨人,展間是不同團隊激發各自想像力的作品,
然而同一家公司出品,線條風格大同小異,最大的差別是十年前的技術與最新款的畫面呈現有著極大的反差
標榜的科技似乎遠遠大過於藝術

電玩遊戲被標榜成美學往往難以離開濃濃的商業味,因此常是學界爭議的要點
此類科技藝術國外雖已正式被納入藝術學院,其實在台灣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台北當代刻意讓"電玩遊戲"進入展場除了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噱頭之外,更是想要拋磚引玉激起跨界的討論
有如將街頭塗鴉刻意搬進展場機制中,它是否能成為一個合理的"藝術"?
引起爭議的立意非常良好,但工作者創意元素的背後究竟有多少美學發展軌跡比起商業帶來的經濟價值更值得探討呢
以藝術之名可以沖淡經濟上的附加價值,藝術又為已閃亮的科技錦上添衣,針對這樣的善變藝術我們可以有多少種批判性呢
當然我一方面支持當代藝術熱情的擁抱大眾,一方面又為這樣的藝術擔憂

當代藝術的手法不離創新,大膽,跨界的範疇
涵蓋跨文化,跨領域,跨世代等等
當這些手法已成為習慣,其實很快量產出商業性的速食品
符合現代人求新求變的需求,兩者互相迎合已成為當代藝術親切的特質
但是藝術推廣仍是一條緩慢而艱辛的道路
台北當代的推廣努力在大台北地區已有一定的成效,然而若要吸引南部地區的民眾花錢花時間北上觀看卻可能因發展取向而難以成功
除非有特定族群的其他誘因,我想館方也很清楚這點,他們的客源以大台北地區為主,
面試時除了時間跟金錢的考量外我並沒有自信可以達到業績,當然他們也不加以勉強
畢竟取向不同,各取所好,才有各館特色

但我卻有所感觸
畢竟藝術追求的仍然是永恆的價值,因此那些跨海來台藝術史上的特展總是值得朝聖
而當代藝術則還在時間軸上努力淘汰那些站不住腳的內容,並且給我們更多的刺激




話說我竟然在裡面還遇到高中畢業後就沒在相見的粉紅阿福狗同學
真是開心,最近壓力大還跟人家批哩啪啦講了一堆規劃的,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呵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kisana23 的頭像
    mikisana23

    生活是最真實的風景

    mikisana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