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跟巧克力大旅的小朋友們台大結業式完,跟蝦蝦會合後
下午就去看了米勒展
烈日當頭我們又要進行揮汗腳酸的旅程了
其實好像也沒有特別想看什麼,畢竟米勒畫作大部分都看過了
只是既然真品來了台灣,學藝術的人似乎有必要去朝聖一下
所以這下真的看見了傳說中的人潮,從歷史博物館排到隔壁間的藝術教育館裡面
由於搭捷運在中正紀念堂站下車後不小心走錯了出口
竟然一路從國家圖書館走到了總統府面前,然後經過法務部整個繞一大圈兒才找到南海路
好不容易到了歷史博物館
但是依然被那排彎曲的人潮搞得弄不清方向
買了票,確定了我們在這種烈日下排隊一整個下午一定會中暑昏倒後,
就很快速的躲進歷史博物館看其他展覽

由於繞了一大圈才到目的地,腳已經酸爆,只好一邊逛展覽一邊找地方坐
內外溫差之大,害我ㄧ進去就狂打噴嚏
冷氣有的展覽室還真是像冰箱一樣,我覺得自己就像是裡面的冷凍豬肉
酸痛的小腿肌還變的很結實
一進去就是上禮拜一直翻閱的北魏佛雕像,這下可是真的看到實物了
立體浮雕活生生的展現在眼前,有犍陀羅式中國化後等
佛身U型曲線以及豐腴的圓臉笑容,一一印證了書上所說

走到樓上更有一脈長廊
展示著小型佛像的各種姿態
所謂像教,即是不反對立偶像,而觀像即可修煉之教
在迴廊走了兩三圈,我也覺得我快成佛了呢

參觀完隔壁的鄭月波教授的百歲紀念畫展後
三樓還有華夏文物展,展了從小到大課本上或刊物上會出現的青銅器或陶器.等工藝品
這回看完後倒有深刻的感觸
有些東西真的要了解背景後,或者做過一些功課再來看展覽才會有心得
想到自己小時候畢業旅行每次來到這種故宮一類的地方
總是走馬看花,或總覺得無聊,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美感
然而現在我卻一直朝這種方向前進,
由此可見我的心智年齡已經趨向老化了= =+
懂得越來越多,才發現這些當初所見奇怪的東西可真的是寶物阿
對於那幾千年的歷史才能湧起突如其來的一股崇敬感

對於很愛看展而且腳一直很酸的人來說
博物館最棒的設施就是座椅
而且面對植物園的一大牆窗戶,
滿地湖水的荷花葉映入眼簾,整個世界也突然變得明亮了起來
默默的時間就走到了太陽下山的時候了
一出去發現人潮似乎退了不少,
但是其實也退得不多,整個依然是曲折離奇的排隊方式
但跟下午比較起來,至少沒太陽的熱吻而且隊伍有在前進的趨勢
為了不虛此行,我們就給他排下去了,行進速度的確比想像中快
大概是這時候大家趕著去吃晚餐了吧
排了40幾分鐘到了展場裡面
天啊..裡面真是萬頭鑽動阿>" 米勒的畫總給人一種寧靜大地的感覺
所以跟展覽人潮成了個強大的對比
由於有蔣勳老師的語音導覽,使大家每每在畫前駐足許久
造成交通大混亂,由於有限制展場人數,使廳內還有勉強走動的空間
萬一沒有限制,後果可真是不堪想像
連要一賭大師的真跡都要突破重圍了

整場看完我只有一種感受
媒體的力量實在太強大了
看著周圍的人,我想至少有一半是慕名而來,真正能體會畫中之趣的又有多少人呢?
米勒儼然成了一種品牌
也跟明星一樣出了一系列周邊商品
觀光客人手一袋印有拾穗或晚禱的紀念品
總是要帶些東西回去才不虛此行
我也隨俗的買了一個要價一百元的資料夾,喝過海水的東西有時候只是為了滿足虛榮心
但我故意不選拾穗或晚禱的圖案
而選了一幅較少人知道的作品-一個農婦背影,可惜我沒看清楚他的畫名

這些藝術的附加商業價值,其實就在這裡不可限量
看這些人潮實在很難相信藝術這種東西怎麼會式微呢?
人潮帶來了無限的商機但也大大影響了觀畫品質
這兩著在兼顧上似乎還有賴大家的智慧了

蝦蝦在跟我探討有關於寫實主義的問題
寫實意味著貼近人生,接近生活層面,有別於學院派的理想化
也是因為這點才擁有了樸實的美感,更能接近大眾
一位不朽的畫家其實只是在藝術史上開啟了新的技法
而得到了承先啟後的地位,這一點有時候其實無關乎美醜

但是寫實這種技法,其實在藝術觀點上成就似乎沒有那麼高
因為表達的意念就簡單擺在眼前
而非表現主義要強烈的讓你感受
簡單來說,一幅好畫有時候並不是因為他畫的好像喔
而是他流露出什麼樣的意念與以及散發出崇高的氣質

但是寫實的技法卻是會永遠不朽並且受人愛戴
因為他最能直接貼近人群,小老百姓都能看懂,就跟攝影一樣
被攝影師或畫家主觀的要求我們
去看見那些我們生活中忽略的東西

米勒的畫風其實只是很簡單的流露出一種樸實寧靜的風格
並帶著些微神異性的莊重以及關懷的心情
我想
去親近這些畫所流露出的高尚氣質
才是讓人非得去朝聖一番的目的吧

最後
我們拖著沉重的雙腿在玲瑯滿目台北街頭上游走
走到了車站回台中
一路默默的睡過了站
睡過了頭
然後天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kisana23 的頭像
    mikisana23

    生活是最真實的風景

    mikisana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