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這禮拜的作業
看來黃用的這本書有點冷門,圖書館都找不到
也不知道這本在講什麼,不管了就憑直覺來分析這篇大媽板上美到不行的詩吧
摘下翅膀送人,我說我不再飛翔。
雖然那人深信我一樣能飛
我已經再不想念無羈絆的日子了
臨窗望出去,心緒就樣外面的雨
喧嘩和隱微在交織
也像那持傘的人在雨中緩緩地移過去
移過去,為了要在迢遠的迷濛裡消失──
哦,一個最像終結的終結
多悅人的時光──
沉靜的生命都想展露他們底存在
但我還能回憶些什麼呢?我是太靜了
──一滴水,凝在葉尖上等待著降落──
這該是最末了的一次:
我記起自己那麼漠然,
那麼看著
別人,一點兒事也不懂地
將我底羽翼帶走
很難的詩,乍看之下看不出任何意義,但是如果以作品的題目來聯想的話
這會不會是作者指成書之後最後一篇附錄的
通常一篇後記內容可能是一本書如何完成的心路或是用來加強解釋作者想表達東西
也可能單純只是作者最後想說的話
我想這篇作者可能是把關於他的故事,關於他的思想或是關於他的什麼,來象徵為第一段他的翅膀
同時象徵概念既以完整之後的自由,在交付給讀者那些紛飛的思想後,
作者反而不再需要翅膀而愛上囚禁自己在另一個世界
也許讀者還是深信他還有飛的能力也就是說他還有著某些創作力或是某些自由的想像力,
然而他此時不需要這些東西
因為他甘願被囚禁,這個囚禁的世界可能是他的作品裡,也可能是他的弘博思想裡
所以第二段他接著寫
臨窗望出去,心緒就樣外面的雨,喧嘩和隱微在交織~此時心緒依然是自由的在外紛飛
而鼓盪著喧嘩跟某種隱微,而那些隱微是什麼?
接著看下去--也像那持傘的人在雨中緩緩地移過去,而持傘又是什麼?
有可能是作者所抱持的某種意念,就在滿天紛飛思緒雨中移走,走到哪呢?
接著說 移過去,為了要在迢遠的迷濛裡消失──
他移回"過去",呼應前面的隱微,過去是記憶是遙遠錯落的迷濛場景
喔這一切都快消失了,所有思考就要真正的結束了,所以是一個最像終結的終結
極至的終結-
第三段他沉溺在被囚禁的自我的世界,他很愉悅他看見了沉靜的生命,
接著說 "但我還能回憶些什麼呢?我是太靜了"
我們看見在靜謐的意念的空間裡他似乎回不到過去~
然後突然轉換意象
"一滴水,凝在葉尖上等待著降落"
如果雨水都象徵著思緒,那一滴水會是突如其來的一個靈感還是一抹回憶?
凝在筆尖上等待被書寫.
"這該是最末了的一次:"
這會是句點了嗎?
作者記起自己那麼漠然的樣子畫下結尾最後一個圈
然後重新呼應第一段
一個完整的作品
交付給你
"別人,一點兒事也不懂地"
"將我底羽翼帶走"
僅僅只是靜靜的看著你,便將我的血淚我的想法與思緒以及象徵自由的--我的羽翼
無知且輕易的帶走
這就是最後一筆吧!
或是到了最後,作者還會記得些什麼?
結果也是隱微的吧
如此分析一來各種意象便能環環相扣了~
雖然我不知道這樣解讀正不正確~
回歸到感覺上來
這首詩就像是作者最後一刻靜靜聚滿的結晶
化為自由的羽翼然後任人拿去飛翔
而自己在靜靜的回歸囚籠
最後是種完整而冷靜的心情
- Mar 29 Sat 2008 23:10
黃用<後記>-讀後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